媒体报道 MEDIA ATTENTION
2009-08-04
2009年之于星河湾,意义非凡。
当浦东星河湾“掀开盖头”,这个特立独行的房地产开发商,终于顺利在全国三大经济圈的中心城市贴上自己的标签。
对星河湾地产来说,这是一个收获的时节,三大经济区域的布局让星河湾的中国财富“金三角”雏形初显。更为重要的是,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,星河湾将立足三大核心城市向周边区域辐射,在全国的版图上绘就一副崭新的蓝图。
据透露,未来三到五年内,在广州、北京、上海、太原等城市,将至少出现6个星河湾。展现在星河湾地产董事长黄文仔面前的,将是一幅“波澜壮阔”的地产版图:三大经济圈全面覆盖,六大星河湾项目同时“盛开”。
谋就三大经济圈
在星河湾看来,广州的“商场”、北京的“官场”、上海的“洋场”是中国高端人群汇聚的三大财富圈,只有将这三大财富圈融为一体,才能成就星河湾的“金三角”战略。
因此,2001年在广州站稳脚跟之后,没有如同碧桂园、雅居乐等企业一样,在本地乃至珠三角急于扩张,星河湾反其道而行之,毅然挥师北上,直接将目标投向商家必争之地——北京。
按照南派发展商的一贯思路,通常需在发家之地积累资源和品牌,做大做强,之后才谋求全国扩张。而星河湾只在广州做了一个楼盘,就匆匆启动了外地扩张的步伐,其发展思路曾经显得另类。
直到2005年,星河湾在北京“攻下城池”,并快速将注意力转向上海之后,外界才恍然大悟:其实不动声色的黄文仔早就谋就了一副“金三角”的财富地图。为了落户上海,早在2005年,星河湾便开始到上海寻找黄金宝地。浦东的花木地块最终进入黄文仔的视线。
“上海是一个处处散发着对欧美奢华气派极具亲切感的‘洋场’。能够进驻上海,并站稳脚跟,星河湾地产在中国高品质住宅市场的地位将更加强势而毋庸置疑。”星河湾副总裁梁上燕对上海的战略地位作了如此评述。
逆势辉煌
在众多同期发展起来的华南开发商当中,星河湾从一开始,就有着不一样的抉择。
2001年,广州星河湾横空出世,为提升整个项目的价值,走出一条与华南板块内其他同行不同的决胜之路,星河湾地产选择了走“成熟配套+现楼”的开发模式。当年,星河湾地产斥资打造了1830米世界第一骑江休闲木道,成为珠江上最美的一道风景。随后几年,星河湾连续成为广州市场的一大畅销楼盘。
可能,星河湾与其他楼盘并不一样,她并不畏惧市场的调整,相反,每当市场调整之际,星河湾都能创造出一些奇迹。除了广州星河湾6号,北京星河湾亦如此。数据显示,2005年6月18日,北京星河湾以1.5万元/平方米的单价正式亮相,竟然吸引了数万人到现场观摩。
2005-2008年,星河湾成为北京高端住宅销售“四冠王”。据透露,北京星河湾的销售最终有望突破100亿大关,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大盘。
集团化战略
也正是广州、北京两地取得经营的巨大成功作为背景,星河湾毅然跨出了集团化经营的步伐。有信息显示,除了位于上海的浦东星河湾和上海星河湾,星河湾地产目前筹备的新项目还包括广州的星河湾海怡半岛、太原星河湾。加上原有的广州星河湾和北京星河湾,恰好是六个高品质住宅大盘。
有业内人士担忧:黄文仔一向以稳健著称,他用了八年的时间,才打磨出广州和北京两个星河湾。在地产界中,显得有些“另类”,甚至有点保守。而在被称为地产寒冬的2008年,星河湾却显示出过人的胆魄,选择了在地产寒冬逆势扩张,而且是一举扩至六个盘。
对此,星河湾副总裁梁上燕的解释是:“星河湾的强势布局,凭借的正是其出色的品质、优异的口碑和稳定的保值性。” 也正是因为品牌积累及企业系统化操作到了相当的地步,星河湾的集团化扩张在2008年的逆势当中启动,显得顺理成章。
星河湾集团内部人士透露,星河湾已经开始走大集团模式,目前已形成了华北、华东、华南三大区域公司,整个集团框架已经初步搭建。
据悉,即将开盘的浦东星河湾项目,占地20多万平方米;另一个位于上海闵行的上海星河湾规划总用地50多万平方米。
而广州另外一个星河湾半岛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2万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近93万平方米,据梁上燕透露,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星河湾在广州的最高端项目,“不管是园林环境还是户型产品,都是一次全新的飞跃!”
此外,富人聚居的太原,也将成为星河湾走出一线城市的首个根据地。同时,黄文仔正接受着许多地方政府发出的友好邀请,预计随着现有项目的销售回款,星河湾已经启动的集团化战略势必会越走越远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:靳冬、刘然